1. 首页
  2. 通知公告
点击显示栏目

通知公告

2021-09-30

政管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简介

一、学院简介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业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7人;教师中有博士30人,硕士7人。近五年,学院教师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主持、参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26项。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现有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生导师14名;开办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政治五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专业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陕西省特色专业。 二、硕士授权点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现有政治学理论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专业概览   所属一级学科:政治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201 所在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张师伟教授   政治学理论专业作为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构成了其他二级学科的重要学科基础,提供较为完整的政治学推理方法及基本思维方式。就研究对象与学科范围来看,政治学理论主要研究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学科方法及时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等。政治学理论的学科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哲学、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比较研究方法、模型及模具建构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方法等等。 我校政治学理论专业以中国政治及比较政治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1、政治学基本理论,研究政治哲学、学科研究方法、政治学学科体系建构及当代重大理论问题;2、中外政治思想,该方向主要立足当下现实,反思政治学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解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古为今用,从西方实践反思政治领域重点或重大理论问题,洋为中用;3、中国政府与政治,以社会调查与统计的方法,深入社会政治实践,发现时代性重大问题,探讨社会政治过程如何更趋合理化,寻找中国政治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拓展并夯实政治的民主基础,从整体上思考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民主、基层治理等重大问题;4、公共政策,主要是研究适合中国政策过程的有关概念,加强政策参与的民主,促进公共政策的进一步民主化与科学化。 四、2022年拟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五、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六、奖助学金                                 七、导师简介 张师伟,教授,博士,导师组负责人。中国政治学会第八、第九届常务理事及第六、七、八、九届副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三级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学名师,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长安青年学者,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政治学一级学科首席专家,荣获西北政法大学十二五科研突出贡献奖、西北政法大学首届“满天星”学术贡献奖,入选人大复印资料2019年度政治学学科重要转载来源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其中1项已结项,结项鉴定结论为优秀;参与南开大学孙晓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任务,并主持其中的子项目;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项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法制化研究”。出版个人专著3部,合著专著3部,其中《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入选2018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得西班牙文版和英文版两个外译项目的立项资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南大核心(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了1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2篇。代表作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礼、法、俗的规范融通与伦理善性: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基本特点论略》(《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2期);《濡染与改造:现代民主思想中国化过程中的民本观念》(《文史哲》2016年第3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进程》(《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4期);《思想资源与观念误导——中国现代民主思想形成中的民本观念》(《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0期)。 侯学华,教授,博士。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政治学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台港澳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新城区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地方政治。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CSSCI期刊论文8篇。代表作有:《以哲学思维引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6日第5版);《从“各自为政”到“合而为一”——美国早期国家主权纵向分配关系的内在变化》(《人文杂志》2012年第6期);《邦联国会在美国宪政体制变动中的作用》(《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洛克的古典自由主义自由观及其权利制约》(《理论学刊》2012年第8期)。 张睿丽,副教授,政治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美国肯塔基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分析。主持并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有:《议会政治与中国政治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公共危机思想关系管理》((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2期);《利益观视角下妇联组织的角色及其职能定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杨立峰,副教授,博士。中国政治学会青年专业工作委员会理事、陕西省政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民族政治学。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独译、合译著作6部,共计100余万字。代表作有:《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民族联邦制:阐释与批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与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2期);《论“多民族国家”的双重内涵》(《学术界》2020年第8期);《多民族国家的公民团结问题》(《原道》第26辑,2015年);《从自由民族主义到自由文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朝服:马基雅维利与他所创造的世界》(独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   夏支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风险与公共安全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社会风险与公共安全治理研究”,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32篇;出版专著1部。代表作有:《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农村精准扶贫的组织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9期);《后脱贫时代农民贫困风险对乡村振兴的挑战》(《江淮论坛》,2020年第1期);《论非认同性行为——兼谈社会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岭南学刊》,2020年第3期);《认同视角下的社会风险治理策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8日)。   王伟勤,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主持在研省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级重点课题项4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合著专著1部。代表作有:《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风险及其治理探析”》 (《西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当代中国白领阶层社会心理与政治参与互动分析 》 (《河北学刊》2011年第4期);《农村空心化治理问题研究-基于韩国的经验》(《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社会风险类型及其治理方式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李季,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参与完成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宣部课题3项,主持和参与多部专著与教材的编写。代表作有:《关于西安地铁供给模式的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7月),《基于因果图分析的BEI文本内容分析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1月》),《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融资经验研究:以陕西不同类型高校为案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康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主持省部级课题共2项,参与省级项目1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代表性论文有:《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照》(《西北师大学报》2013年第5期);《论微博问政对公共治理功能的改善》(《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第3期);《风险理论语境下危机管理机制的战略性构建》(《东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与危机事件多发的根源”》(《人文杂志》 2012年第1期);《“推进微博问政的理性化制度化”》(《红旗文稿》2013年第15期)。 杨丽丽,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城市管理。主持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专著撰写1部,参与教材编写1部。代表作有:《文化视角下的公共政策:主体、民主性与合法性》,(《行政论坛》,2014年第1期);《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目标置换行为及其治理》,(《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产生及其消解——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行政论坛》,2015年第1期);《公共政策非预期结果的产生及其评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侯莎莎,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协商民主、政府绩效治理及公共管理。主持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先后在《求实》、《人文杂志》、《甘肃社会科学》、《理论导刊》、《前沿》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代表作有:《精准视阈下的贫困户脱贫绩效评估》(《甘肃社会科学》,2017.2);《基于治理理论的政府绩效多元评估主体选择》(《人文杂志》2015.10);《比较研究视野下的异体问责展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4);《关于通过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的思考--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例》(《求实》2012.4);《协商民主视野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求实》2011.6)。 刘倩,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分析、中国政府与政治。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代表作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中政府行为研究的前在预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基于DEA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效率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赵靖伟,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公共治理、基层社会风险、基层公共危机治理、劳动就业等。主持并完成省级、学校科研教改课题3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著1部。代表作有《农户生计安全与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贫困地区:生存抑或环保?》(《环境保护》2010年9月);《农户生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社会科学家》2011年5月);《贫困地区农户生计安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9月);《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户生计安全预警——以陕西省为例》(《统计与决策》2014年10月)。 哈冠群,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库尔德人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人权外宣研究所所长,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比较民族政治学研究所所长,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中国中东学会会员,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隔岸平衡视域下美国对库尔德民族主义政策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代表作有:《试析沙特阿拉伯现代伊斯兰主义请愿运动》(《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2年12月)、《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筹办与美国对外政策 》(《国际论坛》,2015年5月)、《沙特阿拉伯宪政历程的源头——自由亲王运动》(《安徽史学》,2015年9月)、《尼克松政府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政策初探》(《安徽史学》,2018年9月)。 梁娟娟,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伊斯兰运动、苏丹与伊拉克部落研究。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1项、国家社科项目2项以及教育部项目1项。代表作有:《一个正在遭受ISIS“屠杀”的宗教——雅兹迪教初探》(《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1期);《伊拉克雅兹迪民族的历史生成与演变》(《阿拉伯世界研究》,2017年第1期,合著,《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身份政治:苏丹河岸部落实现优势地位的历史原因与影响》(《阿拉伯世界研究》,2019年第2期);《苏丹贝贾部落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困境》(《世界民族》,2020年第1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苏丹宗教风险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