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新闻动态

汲汲知新语,惓惓思非遗” ——西北政法大学“三秦学子汉中行”桄音实践队第一站:蔡伦墓和祠

  • 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发布者:政管学院03
  • 浏览量:

初次踏入汉中站,桄音实践队的心情如同这个城市的名字一样热烈。汉中,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未来的希望,团队成员怀揣着梦想和使命,迎接这次破冰之旅。让我们一同探索这片土地的美丽与挑战,用行动书写青春的篇章。

在指导老师刘文沛的带领下,桄音实践队驱车近80公里来到了“三秦学子汉中行”非遗传承的第一站,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龙亭镇龙亭村的蔡伦墓和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蔡伦墓和祠占地20000多平方米,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地居北,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现存封土为覆斗形,墓冢高约7米,长30米,宽17米;祠居南,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和近代书法名家于佑仁为蔡伦墓祠所题草书真迹。

    “普及万邦,莫非伦纸”,造纸术的改进造福了全人类。蔡伦造纸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东方造纸之源”。造纸术的传承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而蔡伦墓则成为了我们追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非遗蔡伦造纸技艺的传承是本次调研活动关注的重点。在蔡伦墓祠,有一些非遗传承人依然坚守着这一技艺,将蔡伦造纸术传承给后代。他们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将纸浆制成纸张,保留了古代造纸的独特韵味。

在这里,我们有幸遇见了蔡伦纸的传承人马师傅。在马师傅的带领下,桄音实践队观摩了古法造纸的过程,并亲身体验从选材、磨浆、造纸等多个环节。 

 

参观完造纸工艺,马师傅又认真地介绍了他精心创办的个人博物馆,亲笔题写了西北政法大学“桄音实践队”的队名,赠与团队留作纪念。一幅珍贵的题字见证了西北政法大学莘莘学子在此留下的印记。 

 

同学们认真聆听了马师傅的现场教学,深入了解了蔡伦纸的渊源与制作工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蔡伦纸的传承处境越来越艰难,更加需要青年一代来进行传播传承,大家感到肩上的使命义不容辞。

时光荏苒,风雨带走了古法造纸曾经的辉煌,时至今日,这种在龙亭村传承了几百年的古老技艺,能熟练并精通的人凤毛麟角。马师傅说:“千百年的蔡伦纸制作技术是祖先历经艰难,在执着的坚持下才得以传承下来的,将来也要将这份技艺能够永久的传承下去……”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蔡伦墓及非遗蔡伦造纸术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蔡伦先贤的敬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蔡伦造纸术的伟大价值。

乐道拾遗,匠心筑遗,桄音实践队的非遗传承“三秦学子汉中行”活动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