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九届“政管-立格联盟”高端论坛在我校长安校区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回应与理论创新”。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山东政法学院、新疆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八所院校的代表近百人参加。副校长赵全宇,教育部政治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杨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赵全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政法类高校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政管-立格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学科前沿,持续推动学术互鉴与院校合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持续动力,希望各成员单位继续深化协同,推动政法教育多领域协同机制创新,共同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杨阳回顾了“政管-立格联盟”的发展历程,提出各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合作互助,加强学科共建与学术共享,推动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曾向红、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玉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万健琳、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毅成、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来丽锋、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师伟等7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发言。分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治理、学科建设与育人机制、基层治理创新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闭幕式上,新疆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永理代表第十届论坛承办方,诚挚邀请各高校明年再相聚,共续学术合作新篇章。 “政管-立格联盟”历经九年的发展,已成为政法类高校学科互动、学术共享、人才共育的高端平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查看详情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务实创新的教研氛围,政管学院于2025年11月7日在长安校区正心楼201成功举办教学创新比赛与交流活动。活动特邀我院院长侯学华教授、国家级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者汪鹏副教授、管理学院胡信布教授担任评委,通过“赛训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搭建展示与研讨的平台。 在教学创新展示环节,张金平教授、魏毅娜和吕静三位教师依次进行教学创新汇报。张金平作为三级教授、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以富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重新架构课程内容,将知识学习嵌入解决复杂任务的探究过程,并深度融入AI技术,通过角色模仿与模拟对话,有效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兴趣。魏毅娜、吕静两位青年教师也分别展示了各自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实践。 在专家评审和交流环节,专家们重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创新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演示的生动性展开细致指导。汪鹏副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参赛经验,对创新成果的总结凝练、现场汇报技巧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胡信布教授和侯学华教授也从教学设计与课堂互动层面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建议。活动现场交流热烈,观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更像一场高质量的教学实训,获益良多。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创新比赛,更是一次深度的教学经验交流与青年教师培养实践,充分体现了资深教授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现了学院“老中青传帮带”机制的扎实成效。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育人实效。
查看详情 >近日,我院本科教学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案例建设两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一流专业建设注入新动力。 课程建设方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研室刘文沛副教授主持的《政治学原理》课程获认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了我院核心课程建设的重大突破。 在教学案例建设方面,在近期公布的省级本科教学案例认定中,我院申报的两项案例全部入选。龚会莲教授团队的《古树守护“进行时”: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的深度互动之道》(依托《行政管理学》课程)荣获“课程思政”赛道认定;刘文沛副教授团队的《基层立法点中的理性言说与有序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结构化小组互评式研讨》(依托《政治学原理》课程)荣获“课赛融合”赛道认定。两项案例彰显了学院在融合思政教育、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方面的深入探索。 尤为重要的是,此次获认的课程与案例,全面覆盖了我院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充分体现了学院以高质量教学支撑专业内涵发展的显著成效,标志着我院一流专业建设迈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优秀课程和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查看详情 >10月30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第四学生党支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召开10月理论学习会,支部书记卢玟璇主持会议,支部党员参加。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文章的时代内涵,从回信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实践,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纪律意识。 会议强调,全体党员要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业、生活及支部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肖衍易
10月22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邀请杨立峰副院长作题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百年实践逻辑》的专题学习报告。支部党员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杨立峰老师系统讲解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目标、主要举措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着重分析了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意义。杨立峰老师强调每位党员都应当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和宣传,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此次专题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大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党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供稿:张帅)
10月23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邀请哈冠群副教授作题为《政党政治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经验》的专题学习报告。活动由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马雯主持,支部党员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哈冠群副教授结合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政党政治的情况,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动因,解读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同学们共同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已经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此次专题学习不仅加深了支部党员对党的国内治理能力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强化了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研究视角。党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国际视角融入党性学习中,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 (供稿:马雯)
9月16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马光明主持,学院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参加。 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精神,学习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精神,会议还传达学习校党委(扩大)会议精神。 马光明围绕“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行了交流研讨,强调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校党委工作要求,落实学校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各项要求,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大力提高升学就业指导能力,扎实做好学生管理、稳定安全等工作,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实效。
近日,由中华出版促进会举办的"2024年中国出版'走出去'年度推荐"活动中,我院张师伟教授所著的《中国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影响力作品”称号。此次评选《中国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获此殊荣,是中国政治哲学领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突破。 我院的张师伟教授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理论研究,在政治学领域不断深耕,为学界贡献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推动中国政治思想研究和促进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政治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张师伟教授学术成就的认可,也体现了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中国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以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学术论证,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窗口,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 同时期待我院老师的更多科研成果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智慧。
11月23日,第二届新时代“枫桥经验”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举行。研讨会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协办。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出席开幕式。 院长侯学华表示举办此次论坛有助于推动“枫桥经验”的学术资源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相结合,推动学院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模式改革,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根本使命,并以《陕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发言。张师伟教授以《弘扬和传承红色司法传统的社会治理价值》为题作主旨发言,李蔚博士以《农政变迁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进行交流发言。 2023级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周佳慧以《新时代基层治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双重面向与优化路径》为题,进行汇报发言,论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实现数字化转型遇到的问题及对应的优化路径。吴瑞彤和李甜甜分别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视角下动物引发的社区纠纷及其治理问题》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挑战及优化路径研究》为题进行交流发言。2024级研究生王昂以《“枫桥经验”制度框架中的身份确认、参与意愿和效能提升》为题进行汇报发言,提出基层治理中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机制必须基础参与主体身份的界定、确认与认同。2022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徐毓以《枫桥经验视阈下“村改居”社区多元共治模式与路径优化》为题进行汇报交流。 此次会议设分论坛四个,共收到61篇来稿,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20个省市政法系统干部和专家学者的百余人参会。我院政治学理论专业五名同学撰写的论文入选论坛,就“枫桥经验”和基层治理中的数字化等问题进行交流发言,展现出良好的研究潜力,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治国理政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