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一级学科:政治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201
所在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张师伟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政治学理论专业作为一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构成了其他二级学科的重要学科基础,提供较为完整的政治学推理方法及基本思维方式。就研究对象与学科范围来看,政治学理论主要研究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学科方法及时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等。政治学理论的学科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哲学、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比较研究方法、模型及模具建构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方法等等。
我校政治学理论专业以中国政治及比较政治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
1.政治学基本理论,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国内外政治学研究理论前沿问题、政治学新兴学科及发展趋势、政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致力于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理论贡献;
2.中外政治思想,本方向主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有关政治思想家、政治思想专题、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和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的问题,致力于对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思潮进行辩证认识和批判分析,在理论上追求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
3.比较政治学,本方向致力于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古今中外的政治、政府及政策等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政治现象背后的演化规律,同时发展政治学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概念体系与分析方法,创新政治学的理论体系,拓展政治学的资政功能。
指导教师
张师伟,男,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3年10月出生,山西省汾阳市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专门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博士,中国政治学会第八、第九届常务理事(2014-)及第六、七、八、九届副秘书长(2006-),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4-),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2014-2019),陕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2019-),西北政法大学二级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学名师,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长安青年学者,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师(2018-2019),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政治学学科首席专家,荣获西北政法大学十二五科研突出贡献奖、西北政法大学首届“满天星”学术贡献奖。
张师伟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及其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等。张师伟主持两项中国政治思想史内容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其中“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结项鉴定结论为优秀,“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化研究”结项鉴定结论为良好;作为主要参与人,张师伟同志主持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暨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法制化研究”,已经结项,获得鉴定优秀的结论;承担了南开大学孙晓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的研究任务,并主持其中的子项目“先秦政治伦理思想史”。自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以来,张师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在《政治学研究》、《文史哲》等南大核心(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了18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2篇,《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出版个人专著《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的历程》、《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前沿》5部,出版合著专著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宋元卷)《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明清卷)《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入选2018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得西班牙文版和英文版两个外译项目的立项资助,并已经国外公开出版发行,2018年获得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参与人),2019年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著)及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参与人),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9年版、2022年版政治学学科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杨立峰,汉族,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兼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专业工作委员会理事、陕西省政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基本理论、民族政治学、西方政治哲学。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独译、合译著作6部,共计100余万字。代表作有:《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民族联邦制:阐释与批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与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2期);《论“多民族国家”的双重内涵》(《学术界》2020年第8期);《多民族国家的公民团结问题》(《原道》第26辑,2015年);《从自由民族主义到自由文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朝服:马基雅维利与他所创造的世界》(独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多元文化公民权》(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
王伟勤,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主持在研省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级重点课题项目4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合著专著1部。代表作有:《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风险及其治理探析”》(《西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当代中国白领阶层社会心理与政治参与互动分析 》(《河北学刊》2011年第4期);《农村空心化治理问题研究-基于韩国的经验》(《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社会风险类型及其治理方式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侯莎莎,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协商民主、政府绩效治理及公共管理。主持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先后在《求实》、《人文杂志》、《甘肃社会科学》、《理论导刊》、《前沿》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代表作有:《精准视阈下的贫困户脱贫绩效评估》(《甘肃社会科学》,2017.2);《基于治理理论的政府绩效多元评估主体选择》(《人文杂志》2015.10);《比较研究视野下的异体问责展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4);《关于通过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的思考--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例》(《求实》2012.4);《协商民主视野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求实》2011.6)。
赵靖伟,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公共治理、基层社会风险、基层公共危机治理、劳动就业等。主持并完成省级、学校科研教改课题3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著1部。代表作有《农户生计安全与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贫困地区:生存抑或环保?》(《环境保护》2010年9月);《农户生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社会科学家》2011年5月);《贫困地区农户生计安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9月);《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户生计安全预警——以陕西省为例》(《统计与决策》2014年10月)。
李蔚,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合作经济,政府治理工具。主持省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独作出版专著一部,并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农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代表作有:《治理工具视角下食品标签制度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12);《农民合作社梯次民主现象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与弥合(《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农民合作社“强关系”利益联结机制重塑:关系合同的缔结——以HW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改革与战略, 2024.11)。
上一篇: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简介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